2025-08-25 11:39
远安县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正在进行应急救护演练。 宜昌市红十字会 供图
“书包、空水桶等日常物品都能制作简易的漂浮装置。”8月14日,在夷陵区水上救援培训基地,夷陵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胡珺珺边讲解边俯身演示应急救生衣的制作,32名孩子围成一圈,小手跟着将面前的塑料瓶和绳子仔细缠绕,一个个简易的漂浮装置逐渐成形。
这堂看似普通的手工课,是今年7月以来全市各级红十字会聚焦防溺水工作的一个缩影——炎热的夏天与密布的水系,潜伏着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风险。“我们从宣教普及、技能提升、巡查防控、应急响应4个方面做起,尽力把危险拦截在发生之前。”宜昌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
“发现有人溺水了怎么办?”在猇亭区艾迪儿早教托育园,猇亭区红十字志愿者付金莲抛出问题。
“要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8岁的鄢梓沐快速抢答。“回答正确,鄢梓沐前进一步。”7月30日,付金莲正带着20余名孩子们在玩防溺水跳棋游戏。棋盘格子上,印着“在无监护人陪同下私自下水——后退3步”“正确使用救生设备——前进2步”等提示语。
“孩子们为了‘赢’,必须记住每一个正确答案,玩着玩着就学会了防溺水知识。”付金莲说道。
伍家岗区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长赵旭则通过短视频形式详细讲解溺水后的自救要领:“千万别高举双手,把头拼命往上仰,口鼻在最上端。”22秒的短视频,简练精准地给公众普及了科学防溺水知识——线上线下联动,各级红十字会通过知识讲解、互动问答、案例分析、急救实操等形式,将专业自救互救知识直接送到青少年身边。
“宣教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能不断提升大家的自救互救能力,从源头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宜昌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以来,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共开展各类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32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5万人次。
每天傍晚六点半,枝江市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便开始了一天中最紧张时段的巡护。他们联合长航公安、安保力量设立观测点,对7公里长江岸线展开“拉网式”排查与劝导。
“我们实行的是‘3326’机制:暑期3个月攻坚期、每日3小时重点时段(18:30-21:30)巡护、2组6人水陆协同巡查。”志愿者周滔说,“巡护不仅是劝阻,也伴随着即时、现场的安全教育与水上救护站点建设的维护。”据周滔介绍,截至8月19日,他们已累计劝离危险涉水行为超5000人次。
在远安县,暑期伊始,县红十字会就统筹水上救护站、基层红十字会、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重点布防人气旺盛的水域。“鸣凤山水域、沮河两岸以及双河堰周边,都是防溺水的重点区域。”县红十字会负责人刘艳丽说,20余名志愿者每天轮流身着红十字马甲,手持喊话器,穿梭于目标水域进行来回巡逻。
宜昌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巡查防控就像在水边设置了一道移动的安全屏障,目的在于把风险拦截在岸上。据悉,同步开展巡护的宜都、当阳等地,已现场劝导并制止危险行为超过1800人次;秭归、点军、五峰等地的志愿者也成功劝返389名没有成人陪同的青少年学生。
“有人落水了!”7月11日晚7时许,一声急促的呼喊划破了江边的平静。正在巡逻的长阳红十字水上救护志愿服务队队员刘晓雨,立即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
原来,一对母子在清江亲水平台边嬉戏时,孩子不慎滑入江中。情急之下,母亲立刻扑进水里试图相救,却因水流湍急双双陷入危险。
千钧一发之际,刘晓雨沉着冷静,运用平日反复演练的水上救援技巧,迅速接近两人,最终成功将母子安全救上岸。
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挽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也再次印证了专业应急响应的重要性。
目前,宜昌市所有县(市、区)红十字会均已建立起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在全市重点水域建成5个省级、4个市级红十字水上救护站。同时,“长江枝盾”“沮漳卫士”“蛟龙”等一批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发展,确保在险情发生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下”。截至目前,各地红十字会已成功实施现场紧急救援、协助28人安全上岸,有效防止了悲剧发生。(记者范玉峰、通讯员焦永丽)